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
意思:荆州一席不肯取,晋朝百年怎么忍心把。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下·刘道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和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了荆州和晋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荆州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地方政权,其统治者刘裕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荆州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晋鼎则是东晋王朝的象征,代表着东晋时期中原汉族的复兴和统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敬仰和感慨之情。
其次,诗中提到了卢循和张伟两个历史人物。卢循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反叛者,曾经试图推翻刘裕的统治,但最终失败被俘,被刘裕处决。而张伟则是刘裕手下的一位将领,曾经参与了镇压卢循的战争。诗中表达了对卢循的悲悯和对张伟的质疑,认为张伟在战争中的行为过于残忍和冷酷,不值得被歌颂和纪念。
最后,诗中的“函首日”和“授罂时”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函首日指的是卢循被处决的那一天,而授罂时则是指张伟在战争中对待俘虏的行为。作者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对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批判,认为战争和政治斗争不应该以牺牲生命和尊严为代价。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敬仰和反思,以及对人性和政治的批判。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