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意思:虚明见深底,净绿色没有一丝污垢。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时为河南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济源山水好》是一首对济源山水美景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济源山水深深的喜爱之情。 首联“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描绘了作者初见济源的情景,他之前听人说过济源的美,但直到亲自接触,才发现其美远超预期。这里的“入吾手”用得巧妙,仿佛济源山水已经成为了他的所有物,表现出他对这片山水深深的喜爱。 颔联“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描绘了山水的动态美,山如刀剑林立,水如龙蛇游走,生动形象。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详细描绘了济源山水的美景,“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斗薮。”等,这些描述都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颈联“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进一步描绘了山石的质感,表现出作者对济源山水的深深喜爱。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描述了在济源山水的游玩体验,“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等,表达了他在山水间谈笑自若,享受其中的乐趣。 最后两句,“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描绘了他在济源山水间与朋友游玩到很晚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这片山水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济源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好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
危磴上悬泉,澄湾转坊口。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斗薮。
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
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
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
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
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
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明见

    读音:míng jiàn

    繁体字:明見

    意思:(明见,明见)

    1.明白看到;明显见于。
    《庄子知北游》:“明见无值,辩不若默。”
    《史记张仪列传》:“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

  • 虚明

    读音:xū míng

    繁体字:虛明

    意思:(虚明,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杜甫《夏夜叹》诗:“仲夏苦夜

  • 纤垢

    读音:xiān gòu

    繁体字:纖垢

    意思:(纤垢,纤垢)
    犹微尘。
    唐·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诗:“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自文殊而下,已自执所见,所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