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意思:幽州僧人悟深度确定,把客人忘记远别。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以一种宁静而清越的氛围,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聆听山石之磬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山间,突然听到一声山石之磬的声音,他的内心因此变得更加清净、超脱。这里的“磬”是一种古代乐器,类似于现在的钟,而“寒山”则暗示了山间的清冷和寂静。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听到的声音。他细细地品味着这空灵的声响,直到它们完全消失;这声音稀疏地围绕悬泉发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吟诗,声音悠长,但因为环境的静谧,他难以停止吟唱。这里的“夜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的环境。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与僧人的深定相通,以及他作为归客忘记了远别的情感。这里的“幽僧”和“归客”都是对诗人自身的象征,他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寂静无性的理解,他认为在这种寂静中,真正的声音不会起灭,而是永恒存在的。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宁静、清越的氛围,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山间,聆听山石之磬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诗人的孤独、寂静和与自然的和谐相通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