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意思:幽州僧人悟深度确定,把客人忘记远别。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以一种宁静而清越的氛围,描绘了诗人独自静坐,聆听山石之磬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山间,突然听到一声山石之磬的声音,他的内心因此变得更加清净、超脱。这里的“磬”是一种古代乐器,类似于现在的钟,而“寒山”则暗示了山间的清冷和寂静。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听到的声音。他细细地品味着这空灵的声响,直到它们完全消失;这声音稀疏地围绕悬泉发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吟诗,声音悠长,但因为环境的静谧,他难以停止吟唱。这里的“夜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静的环境。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与僧人的深定相通,以及他作为归客忘记了远别的情感。这里的“幽僧”和“归客”都是对诗人自身的象征,他在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寂静无性的理解,他认为在这种寂静中,真正的声音不会起灭,而是永恒存在的。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宁静、清越的氛围,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山间,聆听山石之磬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诗人的孤独、寂静和与自然的和谐相通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定归

    读音:dìng guī

    繁体字:定歸

    意思:(定归,定归)

    1.停当;完毕。
    《老残游记》第八回:“等到忙定归了,那满地已经都是树影子,月光已经很亮的了。”

    2.一定;必定。

  • 远别

    读音:yuǎn bié

    繁体字:遠別

    意思:(远别,远别)
    离别到很远的地方去。
    汉·苏武《诗》之二:“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诗:“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