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绝句三首》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意思:都将百年兴,一看到九江城。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绝句三首》

全文赏析

单氏编在永泰元年成都诗内。鲍氏曰:谢克庄任伯云,此诗得于慎文肃家故书中,犹是吴越钱氏时人所传,格律高妙,其为少陵无疑。《诗说隽永》谓晁氏得吴越人写本壮诗,如“日出东篱水”六首,乃九章。其一云“漫道春来好”云云。今按:前六首当另为一处,不必并合。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①。

  (首章,欲往荆楚而作。)

  ①《杜臆》:九江在洞庭。详见九江落日注。

  其二

  水槛温江口①,茅堂石笋西②。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

  (次章,见成都形胜,而仍事游览也。)

  ①地志:温江,在成都西五十里。②石笋街,在成都西门外。

  其三

  谩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末章,见春江风急,叹不得远行也。《杜臆》:三首一气转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百年

    读音:bǎi nián

    繁体字:百年

    短语:一生 一世 终身 终生 辈子 一辈子 生平 平生

    英语:lifetime

    意思:
    1.指人寿百岁。

  • 都将

    读音:dōu jiāng

    繁体字:都將

    意思:(都将,都将)
    唐·五代禁军统兵官名。
    《新唐书兵志》:“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
    《新唐书李晟传》:“璘(马璘)内

  • 江城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城

    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元·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