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儿缆船并叙》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意思:掌管见骨,孩子没有哭,儿掌有白骨,江心中没有白骨。

出自作者[清]谭嗣同的《儿缆船并叙》

全文创作背景

《儿缆船并叙》的创作背景是**基于一次真实的海上经历**。在这次经历中,遇到大风天气,船只几乎要被刮翻。而船家的一位年仅十岁的少年,为了乘客的安全,顶风奋力牵引船只入港。少年的英勇和坚韧精神深深打动了谭嗣同,使他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他高度赞扬了少年的英勇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作者介绍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白骨

    读音:bái gǔ

    繁体字:白骨

    短语:髑髅 残骸 骸骨 骷髅 尸骨

    英语:bones of the dead

    意思:
    1.尸骨;枯骨。
    《国语

  • 江心

    读音:jiāng xīn

    繁体字:江心

    英语:middle of the river

    意思:江中央。对江边而言。
    唐·皇甫松《浪淘沙》词:“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