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客二首》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

意思:离开了可怎么办,再问来的门。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谢客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愤慨的态度,对那些追逐权势、追名逐利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庸俗、虚伪的厌恶,以及对纯真、自然的向往。 首联“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描绘了人们为了权势和利益而奔波的场景,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颔联“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诗人自问那些在乡野生活的人,为何也要为了名利而争斗,表达了对庸俗、虚伪的厌恶。 颈联“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描绘了诗人与客交往的场景,以及他尽力去适应世俗的期望。然而,诗人对于这种“俗”并不满意,因此产生了对礼教的质疑。 尾联“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诗人指出,自己所遵循的并非是孔子的思想,而是对于权势和利益的厌恶,对于纯真、自然的向往。这里借用了阳货向孔子赠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逼仄环境的无奈和不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纯真、自然的向往。诗人的态度是坚定而决绝的,他对于权势和利益的厌恶,对于纯真、自然的追求,都表现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佳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
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
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
礼不经圣人,颇厌後世烦。
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
乃知偪仄间,心迹久已分。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来者

    读音:lái zhě

    繁体字:來者

    英语:comer

    意思:(来者,来者)

    1.将来的事。
    《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吕

  • 奈何

    读音:nài hé

    繁体字:奈何

    短语:

    英语:how

    意思:
    1.怎么,为何。
    《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

  • 可奈

    读音:kě nài

    繁体字:可奈

    意思:怎奈;可恨。
    南唐·李煜《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摺:“可奈那窦娥百般的不肯随顺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