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牟道中二首》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意思:杨柳招人不用媒人,蜻蜓近马忽然互相猜疑。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中牟道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哲理和情趣的小诗。它以蜻蜓对杨柳的轻忽相猜,反衬出杨柳的矜贵高雅,以凉风与尘沙的相伴而来,反衬出尘沙的粗俗卑贱。 首句“杨柳招人不待媒”,直接点明杨柳不需要媒介,就能招来蜂蝶飞绕,蜻蜓近舞。诗人以杨柳轻盈的姿态、素洁的清香,以及它不待媒人而自招来蜻蜓的情形,形象地说明了杨柳的高贵气质。 第二句“蜻蜓近马忽相猜”中的“忽相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蜻蜓翩飞,近舞在杨柳之下,却突然疑虑起来,不再接近。这表现了蜻蜓对杨柳的误解,实际上也是诗人对杨柳独标高格的理解与赞美。 后两句“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杨柳与凉风拉到一起,想象杨柳与尘沙不能与凉风相伴而来,意在说明杨柳只有远离尘沙,才能保持它的高洁。这实际上是在赞美那些不与尘世同流、孤高自傲的人。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诗人通过蜻蜓对杨柳轻忽相猜的描绘,反衬出杨柳的高洁矜贵;又以杨柳与凉风的相伴而来,反衬出尘沙的粗俗卑贱。最后两句更是把杨柳与尘沙的对比推向极致,突出了杨柳的高洁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的人的诗篇。它通过描绘杨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具有高洁品性的人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像杨柳一样远离尘沙,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蜻蜓

    读音:qīng tíng

    繁体字:蜻蜓

    英语:dragonfly

    意思:亦作“蜻蝏”。

    1.昆虫名。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喜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

  • 不待

    读音:bù dài

    繁体字:不待

    英语:needless to say; it goes without saying

    意思:
    1.用不着;不用。
    《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

  • 相猜

    读音:xiāng cāi

    繁体字:相猜

    意思:互相猜测;彼此猜疑。
    唐·杜甫《三绝句》之二:“门外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四贤从祀》:“沈(沈鲤)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见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