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吴门二十四韵》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意思:吹台山树木尽,香径佛宫秋季。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过吴门二十四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吴都美景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都的风光,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联“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描绘了吴都的城市景色,烟雾缭绕的水乡城市,阊门矗立在碧绿的河流上,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卷。颔联“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细节,绿杨成荫的小巷,青青的翰舟在河流中穿梭,生动展现了吴都的风土人情。 颈联“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红色的门户和丹色的檐柱点缀在千家万户和百处楼阁之间,彰显了城市的热闹和活力。接下来,“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再次描绘了自然景色,水波荡漾在岸边,绿草覆盖着长洲,形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 在接下来的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他曾经身着麻衣,游历各地,也曾在宴会上为诸侯们演唱。他回忆起在花香四溢的寺庙中听莺歌,在春天的湖边看雁群。这些美好的回忆与吴都的景色相互交织,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诗中还穿插了对吴都历史的描绘和感慨。曾经的豪华府邸和园林已经荒废,虎丘被破坏,过去的繁华已经消逝。但吴都的风俗习惯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战鼓声仍然回荡在城市中。这些描绘形成了对吴都历史的深刻回顾。 最后,诗人以“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描绘了吴都的宁静和神秘氛围,以“苎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结束了全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吴都的美丽风光和丰富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忆作麻衣翠,曾为旅棹游。
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
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
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
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缝堵荒麋苑,穿岩破虎丘。
旧风犹越鼓,馀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遗基亦遍搜。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
苎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吹台

    读音:chuī tái

    繁体字:吹檯

    英语:end in failure; fall through; break off

    详细释义:1.相传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在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亦

  • 佛宫

    读音:fó gōng

    繁体字:佛宮

    意思:(佛宫,佛宫)
    佛殿,佛堂。
    宋·秦观《石鱼》诗:“佛宫琢琳琅,悬鱼警群聪。”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洛阳诸佛宫,书迹至多。”

    <
  • 山木

    读音:shān mù

    繁体字:山木

    意思:
    1.山中的树木。
    《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南朝·宋·谢灵运《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