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相寺樟亭》 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意思:劫末重过抚一亭,大雨中漏入万山青。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法相寺樟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的诗,表达了作者在雨中抚亭、历劫后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描绘了作者在雨中抚亭的场景,同时“劫末”暗示了作者经历过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挑战,而“万峰青”则描绘了雨中青翠的山峰景色,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气息。 “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余遥罔两停。”这句诗描绘了历尽风雨的虬枝与鸾鸟的鸾盖形成对比,象征着人生中的挑战和胜利。同时,“历与雷霆斗”和“遥遥罔两停”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慨。 “游侣飘零兼死去,老怀郁勃遂沉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最后,“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景色和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劫末重过抚一亭,雨中漏入万峰青。
虬枝历与雷霆斗,鸾盖余遥罔两停。
游侣飘零兼死去,老怀郁勃遂沉冥。
天留把臂牵肠地,壁记犹堪照数声。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