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胜,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欢,遂赋诗焉,以咏其》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意思:偶逢池竹处,就在江湖心。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胜,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欢,遂赋诗焉,以咏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是一首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共同追寻理想的心境。 首联“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出游,驾着车马,寻找着心中的理想之地。偶逢池竹之处,便能感受到江湖的宽广胸怀,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共同追寻理想的心境。 颔联“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夏日的密林中漫步,欣赏着春末的水景,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作者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无论是在林中漫步还是在湖边观景,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陪伴和快乐。 颈联“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游玩中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和动听的鸟鸣声。作者用“蘋藻”、“凫鹥”、“韶芳”、“蕙气”等美丽的意象来形容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愉悦心情。 尾联“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追寻理想、享受游玩的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共同追求夙志的愿望。岁晚共抽簪的描绘,更是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一同追求理想、共同进步的决心和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一同游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志同道合、共同追寻理想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
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
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
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逢池

    读音:féng chí

    繁体字:逢池

    意思:古泽名。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汉书地理志上》:“逢池在东北,或曰宋之逢泽也。”参见“逢泽”。

    造句:《汉书.地理志

  • 江湖

    读音:jiāng hú

    繁体字:江湖

    短语:人间 人世 尘 红尘 世间 尘世 浊世 阳间 凡

    英语: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意思:<

  • 湖心

    读音:hú xīn

    繁体字:湖心

    意思:湖水的中间。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行》诗:“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清·魏源《昆山别龚自珍》诗:“明宵梦我舟,湖心浪如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