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更漏子·芳草斜曛》 罗巾双黛痕。

罗巾双黛痕。

意思:罗巾双眉痕。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更漏子·芳草斜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愫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离别画卷。诗中的芳草、斜曛、清歌、红粉等元素都充满了浓郁的离别情绪,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诗的开头“芳草斜曛,映画桥□□,翠阁临津”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送别场景,通过芳草、斜曛、映画桥等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忧郁的气氛。接着,“数阕清歌,两行红粉,厌厌别酒初醺”通过清歌和红粉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悲伤和痛苦。 “芳意赠我殷勤,罗巾双黛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深体会,罗巾上的泪痕仿佛是芳草赠予他的离别礼物,让他更加珍惜这份感情。然后,“便兰舟独上,洞府人闲,素手轻分”描绘了诗人独自乘舟离去,只留下洞府中的人空闲无聊,素手轻轻分离,进一步表现了离别的悲伤。 下阕“十里绮陌尘,望紫云车远,已掩青门”描绘了诗人离别后的场景,十里绮陌尘土飞扬,望着紫云车渐行渐远,青门已经关闭,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和失落。“迤逦黄昏,景阳钟动,临风隐犹闻”通过黄昏、钟声等意象,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悲伤。 最后,“明朝水馆渔村,凭谁招断魂。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表达了诗人对明日的忧虑和对今夜的留恋,明月多情地照耀着他,仿佛等待着他的归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不舍和留恋。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草斜曛。
映画桥,翠阁临津。
数阕清歌,两行红粉,厌厌别酒初醺。
芳意赠我殷勤。
罗巾双黛痕。
便兰舟独上,洞府人闲,素手轻分。
十里绮陌尘。
望紫云车远,已掩青门。
迤逦黄昏,景阳钟动,临风隐犹闻。
明朝水馆渔村。
凭谁招断魂。
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罗巾

    读音:luó jīn

    繁体字:羅巾

    意思:(罗巾,罗巾)
    丝制手巾。
    唐·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唐·聂夷中《杂怨》诗:“君泪濡罗巾,妾泪滴路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