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湖诗·销夏湾》 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

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

意思: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太湖诗·销夏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太湖美景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首句“太湖有曲处,其门为两崖。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描绘了太湖的景色,太湖的曲处,两崖相对,中间是一片水域,如同一个天池。这为后面的描绘提供了背景。 “号为销夏湾,此名无所私。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这里表达了太湖的宁静和清凉,赤日斜照,清风徐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山果红靺鞨,水苔青髤髵。”这里描绘了太湖中的小岛和周围的景色,松竹摇曳,山果和水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生动活泼。 “木阴厚若瓦,岩磴滑如饴。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这里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游玩的感受,树木茂盛,岩磴滑腻,这些都是太湖的自然特点。 “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这里表达了诗人在此处休息的感受,盘石冰凉,让人感到舒适。 “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敛袖弄轻浪,解巾敌凉飔。”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此处活动的场景,惊起水中的翠鸟,看到白莲开放,挥袖戏水,解巾抵挡凉风。 最后,“但有水云见,更余沙禽知。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只有水云相伴,沙禽为友,这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语言优美,描绘细致,情感真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的追求。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湖有曲处,其门为两崖。
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
号为销夏湾,此名无所私。
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
沙屿扫粉墨,松竹调埙篪。
山果红靺鞨,水苔青髤髵。
木阴厚若瓦,岩磴滑如饴。
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
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
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
行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
敛袖弄轻浪,解巾敌凉飔。
但有水云见,更余沙禽知。
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
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为。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沙屿

    读音:shā yǔ

    繁体字:沙嶼

    意思:(沙屿,沙屿)
    沙滩和小岛。亦泛指小沙岛。
    南朝·齐·张融《海赋》:“沙屿相接,洲岛相连。”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

  • 粉墨

    读音:fěn mò

    繁体字:粉墨

    英语:make-up

    意思: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

  • 松竹

    读音:sōng zhú

    繁体字:鬆竹

    意思: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南史张沖传》:“房长渝谓孜曰:‘前

  • 埙篪

    读音:xūn chí

    繁体字:塤篪

    解释:1.亦作\"埙箎\"。亦作\"埙篪\"。亦作\"埙箎\"。亦作\"埙竾\"。 2.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