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
意思:兴没有世代德,如果蜡烛迎风灭。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读五代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的衰落过程,以及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兴亡对比。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唐衰非一日,远自开元中。”指出唐朝的衰败并非一日之果,而是从开元年间就已经开始。这里,诗人以宏观的视角展现了历史的进程,表明唐朝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接着,“尚传十四帝,始告历数穷。”诗人描述了唐朝历经十四帝后,最终宣告灭亡的历史。这十四帝的传承,展现了唐朝的兴衰更迭,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由来根本强,暴戾岂易攻。”这两句诗表明唐朝原本根基强大,不易被攻破。这也暗示了唐朝在早期的繁荣和稳定。
然后,“嗟哉梁周间,卒莫相始终。”诗人叹息梁朝和周朝之间,最终没有能够相互始终。这里通过对比其他朝代的兴亡,进一步突显了历史的无常和变迁。
“兴无累世德,灭若烛向风。”这两句诗表达了朝代的兴起需要累世的德行,而灭亡则如同烛火被风吹灭一样迅速。这里诗人强调了德行的积累对于国家的兴盛和持久的重要性。
最后,“当时积薪上,曾宁废歌钟。”这两句诗描绘了当时国家积贫积弱,但仍然不愿放弃歌舞升平的场景。这里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和荒废政务,进一步揭示了唐朝衰落的原因。
整首诗通过对唐朝衰落的描述和历史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呼吁人们重视德行的积累和国家的发展,以避免历史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