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桂枝香·吹箫人去》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

意思:东望芙蓉飘忽不定,清冷的月光如注入。

出自作者[宋]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吹箫人去》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的词。它通过描绘月下江景和梦境,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感慨,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诗中的“吹箫人去”是一个典故,源自于《列仙传》中的故事,常用来指代会吹箫的萧史,他与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爱情故事,最终他们一同飞升成仙。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友人的怀念,他们曾经有过美好的时光,但如今友人已经离去。 “桂影徘徊,荒杯承露”描绘了月下江景,桂影和江中倒影在徘徊,而杯中则有承接着露水,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凄清、孤独的感觉,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是对友人的住所的描绘,芙蓉指的是荷花,缥缈则描绘了住所的朦胧之美,而寒光则给人一种冷峻、孤寂的感觉。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则是作者对过去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夜半横江梦,描绘了梦境的奇幻和美妙,倚危樯、参差会赋则表达了与友人共同赋诗的场景。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则描绘了作者在月下江景中的感受,茫茫角动描绘了角声的悠远,回舟尽兴则表达了作者在月下江上的自由和惬意,未惊鸥鹭则表达了作者的谨慎和细心,以免惊扰到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则是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明年何处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漫待客黄楼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无奈和等待,尘波前度则描绘了作者对于曾经经历过的尘世波涛的回忆。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则是作者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思考,杜书记则是杜甫的诗集的意思,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的景点,是作者曾经游历过的地方,颇有杜书记否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游历过的名胜古迹的回忆和思考。 “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则是作者对于现在友人的关心和感慨,二三子者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看使君、角巾东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尊重和关心。 总的来说,《吹箫人去》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诗。它通过描绘月下江景和梦境,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感慨,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会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关键词解释

  • 寒光

    读音:hán guāng

    繁体字:寒光

    英语:pallid light

    意思:
    1.给人以寒冷感觉的光。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 缥缈

    读音:piāo miǎo

    繁体字:縹緲

    英语:dimly discernible; misty

    意思:(缥缈,缥缈)
    亦作“缥眇”。亦作“缥渺”。

    1.高远隐约貌。

  • 芙蓉

    读音:fú róng

    繁体字:芙蓉

    短语:莲花

    英语:lotus

    意思:
    1.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