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意思:棹歌能带动曲,墨客人争分题。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咏春诗,通过对洛下游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交代了背景和事件,表明这是在洛阳下举行禊祭的日子,一群贤能之士聚集在会稽。这一联为整首诗定下了庄重而雅致的基调。 颔联和颈联是对具体春景的描绘。“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洛水的美丽,仿佛洛水之上仙子翩翩起舞,岸边桃李盛开,形成了美丽的风景。“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进一步描写了人们在水边嬉戏的欢乐场面,以及歌声与鸟鸣的和谐交织。这两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诗人游览其中,被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棹歌即划船时所唱的歌,这里指船上人们的歌声十分动听,与优美的景色相得益彰;墨客则是指诗人等文人,他们在此春游之际,纷纷作诗题词,展现了文人的雅兴。 “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尾联点明主题,诗人与朋友们在春光中踏青,等待月亮升起,魏王堤成了他们踏青的归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洛下游春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文人雅兴和才情,是一首优秀的咏春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
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
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
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翠幄连云起,香车向道齐。
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尘暗宫墙外,霞明苑树西。
舟形随鹢转,桥影与虹低。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
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墨客

    读音:mò kè

    繁体字:墨客

    英语:literary men; men of letters

    意思:对文人的通称。
    汉·扬雄《长杨赋》:“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按,《长杨赋序》谓:

  • 棹歌

    读音:zhào gē

    繁体字:棹歌

    意思:亦作“櫂歌”。

    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

  • 分题

    读音:fēn tí

    繁体字:分題

    英语:sub title

    意思:(分题,分题)
    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谓之分题。又称探题。
    五代·齐己《寄何崇丘员外》诗:“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