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冰》 纷纷散环玦,卷卷浮席被。

纷纷散环玦,卷卷浮席被。

意思:纷纷散取舍,每一卷席被浮。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河冰》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扁舟在河流中遭遇的种种艰虞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冷静。 首联“扁舟多艰虞,与我平日类”,直接点明扁舟多艰险,与作者平日的境况类似,为整首诗定下基调。接着,“初乘滂洋流,旋涉冻浅地”,生动描绘了扁舟在河流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如滂洋流、冻浅地等。 随后,“日西阴风作,夜半流澌至”,描绘了恶劣的天气对扁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艰虞的程度。而“悄然孤寂枕,觉此凝冽气”,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孤寂和寒冷的感觉。 随着河流的变化,诗中出现了“河声噤不喧,灯花结复坠”,“奔腾阵马过,汹涌晴云驶”等生动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扁舟在河流中遭遇的种种困难。这些描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面对困境的坚韧和冷静。 最后,“我行无疾徐,乘流得坎止。偶然追还期,愧此堕千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即从容不迫地面对困难,不慌不忙地解决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的无奈和自责,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冷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的无奈和自责。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扁舟多艰虞,与我平日类。
初乘滂洋流,旋涉冻浅地。
日西阴风作,夜半流澌至。
悄然孤寂枕,觉此凝冽气。
河声噤不喧,灯花结复坠。
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
平明发窗扉,吏卒僵未起。
奔腾阵马过,汹涌晴云驶。
纷纷散环玦,卷卷浮席被。
汇流忽腾蹙,曲岸相撑抵。
欹危起丘山,汗漫接洲沚。
连艘恣凌轣,千槌竞纷委。
刚强初悍顽,溃散终披靡。
扫除就虚旷,沿溯弄清泚。
我行无疾徐,乘流得坎止。
偶然追还期,愧此堕千指。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卷卷

    读音:juàn juàn

    繁体字:卷卷

    意思:(参见捲捲)

    1.忠诚貌;恳切貌。
    《汉书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敢昧死竭卷卷。”
    颜师古注:“卷,读与‘

  • 纷纷

    读音:fēn fēn

    繁体字:紛紛

    短语:纷扰 纷乱 淆乱 混乱 扰乱 困扰 狂乱 乱糟糟 乱哄哄 狂躁

    英语:one after another

    意思:(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