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意思:一会儿忽然从波心上,镜子面横开十多丈。

出自作者[清]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全文创作背景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是作者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自贵州返回海宁的途中,船过洞庭湖,正值中秋之夜,作者面对皎洁的月光和壮阔的湖水,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诗歌描绘了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孤独寂寥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作者介绍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袁花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

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关键词解释

  • 波心

    读音:bō xīn

    繁体字:波心

    意思:水中央。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一塔屹于波心。”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

  • 须臾

    读音:xū yú

    繁体字:須臾

    短语:俄顷 说话 顷刻 少顷 巡 一会儿 顷 少刻 片刻

    英语:a very short time

    意思:(须臾,须臾)

  • 镜面

    读音:jìng miàn

    繁体字:鏡麵

    意思:(镜面,镜面)

    1.镜子的表面。
    唐·韩愈《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罗隐《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净,地似人心总不

  • 上镜

    读音:shàng jìng

    词语解释

    上镜[ shàng jìng ]

    ⒈  指某人在电影、电视镜头上的形象比本人好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