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二时(秋夜)》 渐入微寒天气。

渐入微寒天气。

意思:逐渐进入微寒天气。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十二时(秋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晚晴初》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晴的景色,表达了离人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对晚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淡烟、月色、微风、蟾光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宁静。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离人的孤独和寂寞,因为他们的情感无处倾诉,只能独自面对这样的景色。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离人的情感。凉风、败叶、西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人的孤独和无助。而更漏的滴答声和万感的并生,更是加深了这种情感。 在诗中,离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和期待。他们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和重聚,因此发出了祈求和祝福。这种情感表达得十分真挚和感人,让人感受到了离人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渴望之情。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爱情诗。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离人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思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
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着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入微

    读音:rù wēi

    繁体字:入微

    英语:in a subtle way

    意思:
    1.深入到细微之处。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细緻。
    《晋书葛洪传》:“﹝葛洪﹞着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

  • 天气

    读音:tiān qì

    繁体字:天氣

    短语:天候

    英语:weather

    意思:(天气,天气)

    1.古人指轻清之气。
    《逸周书时训》:“小雪之日,

  • 微寒

    读音:wēi hán

    繁体字:微寒

    意思:微凉;轻寒。
    三国·魏·曹植《九华扇赋》:“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
    元·黄清老《哭朱教授竹所》诗:“些声云谷外,落月带微寒。”
    侯金镜《漫游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