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意思:提起衣服看太阳,少阴漏微第二。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是一首描绘冬日淮海湖区景象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湖区冬日美景的赞美和对即将离别的感伤。 首联“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描绘了冬日的淮海湖区,雪霜纷飞,湖面清澈,但荷花菱叶已经枯折尽无,积水的湖面在寒风中显得更加清冷。这一联以景起头,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湖区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 颔联“辍棹得佳观,湖天绕朱甍。”描绘了作者在湖上停船欣赏美景的场景,湖天一色,红瓦白墙,色彩斑斓。这一联色彩明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与前一联的凄凉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颈联“信美无与娱,浊醪聊自倾。”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但因为离别在即,无法尽情欣赏,只能自酌浊酒聊以排遣离愁别绪。这一联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伤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分别眺望故乡和古邗沟,描绘了村墟、孤烟、鸟声等景象,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思乡之情。最后,“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湖区美景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淮海湖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色彩明丽与凄凉萧瑟交织,情感深沉而细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
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
辍棹得佳观,湖天绕朱甍。
信美无与娱,浊醪聊自倾。
北眺桑梓国,悠然白云生。
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
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
檐间鸟声落,客子念当行。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日景

    读音:rì jǐng

    繁体字:日景

    意思:I
    太阳光。
    《文选班固<西都赋>》:“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
    李善注:“言宫殿光辉外激于日,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
    《文选

  • 揽衣

    读音:lǎn yī

    繁体字:攬衣

    意思:(揽衣,揽衣)
    提起衣衫。
    唐·白居易《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揽衣中夜起。”

    解释:1.亦作\"攇衣\"。

  • 视日

    读音:shì rì

    繁体字:視日

    意思:(视日,视日)

    1.看日影以知时刻。
    《礼记曲礼上》:“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孔颖达疏:“视日蚤莫者,君子或瞻视其庭影,

  • 微明

    读音:wēi míng

    繁体字:微明

    意思:
    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着之效。
    《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注:“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