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诵十年诗。

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诵十年诗。

意思: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读十年诗。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衣冠衮衮相逢地,草木萧萧未变时》是一首对人生聚散、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和感叹。它以草木的四季更迭,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首联“衣冠衮衮相逢地,草木萧萧未变时”,描绘了繁华的城市,人们来来往往,衣冠楚楚,然而草木却依旧在萧萧秋风中生长,四季更迭,不变的是自然规律。这里诗人以自然之理喻人生,表达了人生聚散无常,繁华过后终归寂静的道理。 颔联“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诵十年诗”,诗人用梦境比喻人生的聚散,用悲欢形容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人生短暂,悲欢离合难以避免的感慨。 颈联“山林有约吾当去,天地无情子亦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这里诗人以“饥”喻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笑领铜章非失计,岁寒心事欲深期”,诗人以笑对官场,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在寒冷的季节中,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期待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坚守,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自然之理喻人生,以梦境比喻人生的聚散,以悲欢形容诗人的感受,以“饥”喻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笑对官场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些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衣冠衮衮相逢地,草木萧萧未变时。
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诵十年诗。
山林有约吾当去,天地无情子亦饥。
笑领铜章非失计,岁寒心事欲深期。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
  • 聚散

    读音:jù sàn

    繁体字:聚散

    英语:meeting and parting

    意思:
    1.会聚与分散。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一枕

    引用解释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