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意思:何必再寻无主尸骨,也知道曾有掌权人。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北邙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嵩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首联“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诗人以嵩山为背景,描绘了一条通向秦地的山路,表达了对嵩山的热爱和对于自己身世的伤感。这里的“一种山”可能指的是嵩山,也可能指的是人生之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之路的感慨和无奈。
颔联“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这里运用了典故,魏明可能是指魏武帝曹操,他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让人感到敬佩。庄叟则是指庄子,他虽然生在世,但他的思想却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颈联“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无主之骨的看法,认为即使没有主人的骨头,也曾有过历史的痕迹和人物的存在。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尾联“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诗人羡慕那些在缑岭吹箫的客人们,他们可以悠闲地在云头看世俗的尘嚣。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嵩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充满了哲理和深意。诗人通过对嵩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