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意思:我也离开家很长时间,南归恨不相同。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洛中送奚三还扬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 首句“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描绘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水乡景色,水天一色,无边无际,舟行水上,随风而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水乡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作者羡慕友人即将离开这个水乡,可以朝夕见到家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作者也离家很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遗憾未能和友人一同南归。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遗憾之情。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即使不能一同南归,作者也希望将来能够通过书信等方式保持联系,期待在江上相遇的那一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遗憾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水乡的深深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不同

    读音:bù tóng

    繁体字:不衕

    短语:莫衷一是 二 言人人殊 殊 各别 差 见仁见智 不可同日而语 歧 异

    英语:different

    意思:
    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