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意思:老年人秋季对着火,小女孩晚上缝衣裳。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酬梦得穷秋夜坐即事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一家人的活动,表达了生活的宁静和温馨。 首先,“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微弱的灯光即将熄灭,而远处的钟声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这种描绘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而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到夜晚的深沉和寂静。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描绘了家庭中的场景,老人坐在火旁取暖,而小女儿则在深夜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缝制衣服。这种描绘展示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让人感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是对秋天的描绘,菊花在雨中凋零,水面上的浮萍也因为霜冻而消散。这种描绘展示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希望在冬天来临之前,能够和家人一起品尝暖和的酒。这种描绘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家庭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家庭活动,表达了生活的宁静和温馨,同时也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家庭的珍视也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焰细灯将尽,声遥漏正长。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菊悴篱经雨,萍销水得霜。
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向火

    读音:xiàng huǒ

    繁体字:曏火

    英语:warm oneself in front of a fire

    意思:烤火。
    唐·拾得《诗》之二:“鑪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

  • 小女

    读音:xiǎo nǚ

    繁体字:小女

    英语:My daughter.

    意思: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 老人

    读音:lǎo rén

    繁体字:老人

    短语:老辈 长者 长辈 先辈 老前辈 尊长 前辈

    英语:old people

    意思:
    1.老年人。
    《左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