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泊江口》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意思:回首那听到说话,空看别袖子翻。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晚泊江口》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朝暮间的江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首联“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村”,描绘了诗人早晨解缆出发,傍晚还在江岸依稀可见村落的景象。这两句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从早到晚地展示了诗人行船的过程。其中,“解缆”、“暮依”等词,表现了诗人行船的匆忙和江岸的静谧形成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颔联“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运用了典故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二女”和“孤臣”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意象,前者象征着离别之情,后者则表达了孤独和忧虑。而“竹上泪”和“水底魂”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前者通过描绘竹叶上的露珠,暗示了离别之泪,后者则通过水底的幻影,象征了离愁别恨。 颈联“双双归蛰燕,一一叫群猿”,诗人从自然界的景象中寻找灵感,用燕子和猿猴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双双归燕象征着团聚和温馨,而一声一声的猿猴叫声则传达出孤独和离别的哀愁。这两句诗将自然界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尾联“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回首”一词,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那闻语”和“空看别袖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江村景色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村。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双双归蛰燕,一一叫群猿。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回首

    读音:huí shǒu

    繁体字:回首

    英语:turn one\'s head; turn round; look back; call to mind; recollect

    意思:(参见迴首)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