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 溪声绕屋几周遭。

溪声绕屋几周遭。

意思:溪流绕屋几周遭遇。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

全文赏析

【注释】
  ①亦是闲居瓢泉之作。  村居小唱,富有田舍风味,农家情趣。上片写景,是作客途中所见。下片野老招宴,野蔬薄酒,淳朴好客。结韵写野老心理情态妙甚:桥头迎客,老眼昏花,误几回错将行人作客。今回又待避去,但细认之下,确乎辛翁,遂拄杖过桥,热诚迎迓。寥寥十四字,一波三折,传神并富谐趣。
  ②“石壁”两句:写白云笼山,溪水绕屋之景。石壁:陡峭的山崖。积:指浮云堆积。周遭:周围。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③“自从”两句:花虽落去,犹爱风中芳草。
  ④“呼玉友”三句:言野老相邀作客。野老:农村父老。玉友:一种米制的白酒。《珊瑚钩诗话》:“以糯米药曲作白醪,号玉友。”荐:奉献。溪毛,一种生于涧边溪畔的野菜。
  ⑤“杖藜”两句:谓野老过桥迎客。杖藜:拄着藜杖的老人。杖:拄着。藜:一种植物,茎高五、六尺,其老韧者可作杖用。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壁云积渐高。
溪声绕屋几周遭。
自从一两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
殷勤野老苦相邀。
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溪声

    读音:xī shēng

    繁体字:溪聲

    意思:(溪声,溪声)
    溪涧的流水声。
    唐·陈润《宿北乐馆》诗:“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宋·陆游《登紫翠楼》诗:“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

  • 周遭

    读音:zhōu zāo

    繁体字:周遭

    英语:arround; round; about

    意思:(参见週遭)
    周围。
    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