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有李宽,鸡鹄非同音。
意思:此后有李宽,鸡、天鹅不是同音乐。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陶读《山海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李八百的蜀地士人,他居住在吴山阴的洞穴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诗中描绘了他的沉默寡言,但他的行为举止却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首句“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李八百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位蜀地士人,居住在吴山阴的洞穴中。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李八百的形象,他沉默寡言,但他的行为举止却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种描述既表现了李八百的人格魅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其後有李宽,鸡鹄非同音”,诗人描述了李宽和李八百的不同之处。李宽的行为可能更像鸡鹄,虽然声音不同,但同样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种比喻既表现了李宽的独特之处,也表现出诗人对不同人生态度的赞赏。
最后一句“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识真要在心。口耳之学虽然可以带来表面的繁华,但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却需要用心去领悟和体验。这表达了诗人对虚伪和浮华的批判,以及对真实和内在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隐居士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格魅力,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和内在价值的追求和对虚伪和浮华的批判。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