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研铭》 如眢井,久不治。

如眢井,久不治。

意思:如枯井,长期不治。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研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无住庵,老居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一位老居士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无住庵”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而“老居士”则可能代表着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验和智慧的人。 “紫玉池,娱晚岁。”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环境,可能代表着老居士晚年的生活状态。 “不出庵,书诵偈。”这句诗表达了老居士的淡泊名利、专心修行的精神。他不出世,而是选择在庵中诵经修行,这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谁使之,践朝市。”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有人可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步入仕途,掌握权力,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得到了实现。然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入承明,司帝制。”这句诗描绘了另一种人生道路,即进入朝廷,掌握帝国的制度。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反而可能是一种陷阱和束缚。 “如眢井,久不治。”这句诗表达了对权力、地位的反思,认为它们就像一口枯井,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百尺泉,来莫冀。”这句诗表达了对财富和名利的淡泊,认为它们就像百尺之深的泉水,虽然美丽,但却无法得到。 “古之人,轻百计。”这句诗强调了古人轻视名利的心态,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 “惟出处,不敢易。”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出处的坚持和执着,认为只有正确的出处才是值得追求的。 最后,“嗟已晚,觉非是”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遗憾,认为自己已经错过了正确的选择。而“勒斯铭,戒后世。”则是对后世的警示和告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老居士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它强调了正确的出处、淡泊名利、专心修行的重要性,并对后世提出了警示和告诫。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哲理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住庵,老居士。
紫玉池,娱晚岁。
不出庵,书诵偈。
谁使之,践朝市。
入承明,司帝制。
如眢井,久不治。
百尺泉,来莫冀。
古之人,轻百计。
惟出处,不敢易。
嗟已晚,觉非是。
勒斯铭,戒后世。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不治

    读音:bù zhì

    繁体字:不治

    英语:fatal case; incurable disease

    意思:
    1.不能治理。
    《管子国蓄》:“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