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室庶可招,夜月相従宿。
意思:这个房间大概可以招,晚上月亮相跟着住宿。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山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是一首对山中幽静的居所——虚斋的赞美诗。诗人通过对虚斋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首句“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直接点明诗人对喧嚣城市的厌倦,渴望逃离喧嚣,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而“虚斋”则是他理想的归宿,位于山上,环境清幽,足以让他满足。
“萧条远城市,坡陁富林麓”描绘了虚斋远离城市的景象,山峦起伏,林木茂盛,一片宁静的自然风光。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只有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描述了诗人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公务,却依然向往着山中的幽静生活。他经常拄着拐杖,穿着鞋子,独自在山中漫步,享受着山中的宁静和自由。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诗人表示,虽然山中生活简朴,但那里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崖谷”描绘了山中士人在遇到他人时的情景,他们沉默不语,只是长啸声响彻山谷。这种孤独而自由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向往的。
最后,“此室庶可招,夜月相従宿”表达了诗人对虚斋的喜爱,希望在月色下与友人一同在此室相聚。这不仅是对虚斋的赞美,也是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虚斋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公务和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中士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独立。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