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首夏即事与丘与权同韵作》 朱曦渐永烦暑添,薰风当昼飘前檐。

朱曦渐永烦暑添,薰风当昼飘前檐。

意思:红太阳慢慢永远烦热添,薰风在白天飘前檐。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首夏即事与丘与权同韵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江南园林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首联“朱曦渐永烦暑添,薰风当昼飘前檐”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夏日阳光炽热,熏风在白天吹过前檐的情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 “庭幽门邃搴帷帘,景物轩豁欣窥觇”一句,诗人进一步展示了庭院深处的景色,通过掀开帷帘向外窥视,看到园中景物豁然开朗,欣欣向荣。 “新荷未展排青尖,上下交映开鉴奁”一句,诗人巧妙地以新荷未展、上下交映的景象,比喻丰收年景的到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希望。 “园林果实繁李棎,原野麦秀胜稻稴”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园林中果实累累、麦秀飘香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他进一步关注到了人民的生活。“群飞众走羽毛彡,求阴息影愁烹焰”一句,描绘了各种鸟类和动物在夏日里求生觅食的情景,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生活艰难的关切。 “江南郁蒸非类痁,时虽早热人心恹”一句,直接点出了江南地区天气闷热、人心疲惫的特点,为后文的忧思作了铺垫。 “忻忻笑语喧闾阎,言此丰岁将饫餍。”诗人通过描绘人们生活在丰收年景下的欢声笑语,进一步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喜悦和祝福。 然而,“正阳用事何太廉,乃使阴沴相陵詹。”一句,诗人对现实提出了质疑和忧虑。阳光过于炽热可能导致阴霾滋生,暗喻社会问题的出现。 最后,“淫霖旬日横流沾,市井郊郭皆渰淹。”直接描绘了连日淫雨导致的水患,使得市井郊郭都被水淹没,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江南园林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忧虑和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朱曦渐永烦暑添,薰风当昼飘前檐。
庭幽门邃搴帷帘,景物轩豁欣窥觇。
方池绿莹波文恬,两傍森森生苇蒹。
新荷未展排青尖,上下交映开鉴奁。
园林果实繁李棎,原野麦秀胜稻稴。
群飞众走羽毛彡,求阴息影愁烹焰。
江南郁蒸非类痁,时虽早热人心恹。
忻忻笑语喧闾阎,言此丰岁将饫餍。
正阳用事何太廉,乃使阴沴相陵詹。
正当汗浃絺衣粘,凄风忽生增纩缣。
淫霖旬日横流沾,市井郊郭皆渰淹。
林实坠落谁撦挦,麻麦散乱如删鎌。
斯民愁嗟言成谵,我时忧思坐间檐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朱曦

    读音:zhū xī

    繁体字:朱曦

    意思:即朱羲。
    唐·李白《登黄山凌歊臺送族弟赴华阴》诗:“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序》:“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

  • 烦暑

    读音:fán shǔ

    繁体字:煩暑

    意思:(烦暑,烦暑)
    闷热;暑热。
    《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铄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辛弃疾《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