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啼鸟》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意思:我遭逢谗言身体落在这,每次听到巧舌应该憎恨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啼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春日生机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自然的怀念。 首联“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描绘了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用“穷山”一词,暗示了自己处境的艰难,但仍然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颔联“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描绘了官居的荒凉景象,但周围的草木却繁花似锦,表现出一种对比和反差。 颈联“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儿繁茂,叶子浓密,阳光照耀着万物,鸟儿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叫。 随后,诗人开始表达对故乡和自然的怀念。“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诗人似乎在和鸟儿对话,表达了对故乡鸟语的怀念。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春日的种种景象,如南窗的春眠、黄鹂的歌唱、竹林的静谧、陂田的春耕等,这些景象都让诗人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遭谗受屈、身落他乡的无奈和感慨。“我遭谗口身落此”,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悲凉和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其他百种鸟儿的叫声,表达了对不同乡俗的感慨和无奈。“异乡殊俗难知名”,这句诗既是对不同乡俗的感慨,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热爱自然的精神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竹林静啼青竹笋,深处不见惟闻声。
陂田遶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
谁谓鸣鸠拙无用,雄雌各自知阴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草深苔绿无人行。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余百种各嘲哳,异乡殊俗难知名。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可憎

    读音:kě zēng

    繁体字:可憎

    英语:odiousness

    意思:
    1.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唐·张鷟《游仙窟》:“谁知可憎病鹊,夜半惊人。”
    唐·韩愈《送穷文》

  • 谗口

    读音:chán kǒu

    繁体字:讒口

    意思:(谗口,谗口)
    说坏话的嘴;谗人。
    《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唐·罗隐《寄郑补阙》诗:“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