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月》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意思:抱着琴对弹别鹤声,不知道声音不切。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赋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通过月生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中秋圆月的赞美,对玉兔、桂枝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万物无私的照耀和琼台玉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追求。通过对抱琴弹别鹤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具体来说,诗歌的前两句“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和皎洁,以及它照耀天地、寂静空旷的景象。接下来“圆满中秋,玩争诗哲。”一句点明了这是中秋之夜,诗人们争相咏月的场景。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玉兔和桂枝元素,描绘了月中的玉兔和桂枝被人们共同折取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中秋圆月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一句则表达了月亮无私照耀万物的美德,以及琼台玉宇的高洁之境。 最后,“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则通过描绘抱琴弹奏别鹤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和周围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个优美、高洁、富有哲理性的艺术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
光辉,皎洁。
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音声

    引用解释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 别鹤

    读音:bié hè

    繁体字:別鶴

    意思:(别鹤,别鹤)

    1.即《别鹤操》。
    南朝·齐·谢朓《琴》诗:“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
    明·刘基《独不见》诗:“有人抱瑟上高阁,坐对粧臺弹《

  • 不切

    读音:bù qiè

    繁体字:不切

    意思:不切合,不符合。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例如提出要求建设重工业,提出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等,都是不切实际的。”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