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意思:箫史隐居地,林间蹋凤毛。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全文赏析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是年禄山反状已明,七月,遣善将献马,此时上下皆忧,公岂容“终日困香醪”?或是十三秋作。玄宗女晋国公主下嫁崔惠童,咸宜公主下嫁崔嵩,此驸马乃惠童。惠童京城东有山池。

  萧史幽栖地①,林间踏凤毛②。袱流何处入③,乱石闭门高④。客醉挥金碗⑤,诗成得绣袍⑥。清秋多宴会⑦,终日困香醪⑧。

  (上四山亭之景,下四宴集之事。萧史,比崔驸马。风毛,谓林间遗迹。时公主盖已逝世矣。流泉洄曲,石势获岑,此正写其幽胜。宾主豪兴,则于下截写出。)

  ①鲍照诗:“萧史爱长年。”详见首卷。江总诗:“独于幽栖地。”张希良曰:杨诚斋《杂记》:萧史。宣王之史官,弄玉之婿。按:自宣王至秦穆公,当襄王之世,更幽、平、桓、庄、僖、惠六王,年且一百七十六,襄王嗣立。萧史非有延年之术,何以婿弄玉耶?诚斋之说甚怪。附识于此。今按:萧史,乃史官,非人名也。所谓弄玉婿者,恐是萧氏后人,世为史官者。若指宣王时之萧史,岂有年氏三甲之人,可为穆公婿乎?诚斋之说,亦当存疑。②风毛,见首卷。③何逊诗:“袱流自洄纠。”洑,洄流也。④诸葛武侯《黄陵庙记》:“乱石排空,惊涛拍岸。”⑤宋之问诗:“客醉山月静。”《礼记》:执玉爵者勿挥。注:“不可振去余沥,恐失坠也。”《孔氏志怪》:汉卢充家西有崔少府墓,充与崔女为幽婚,生子,临别赠以金碗并诗,云:“何以赠余亲,金碗可颐儿。”此切崔而用之,并见公主已故。⑥《唐会要》:天授二年,内出绣袍,赐新除都督刺史,比刺绣作山形,绕山勒回文。又延载元年,内出绣袍,赐文武从官三品以上,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舒襟皆各为回文。《旧唐书》,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先成者以锦袍赐之。⑦《晋书·山简传》:“燕会之日。”⑧庾信诗:“香醪酌美酒,枯蚌藉兰肴。”《易》:“困于酒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
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栖地

    读音:qī dì

    繁体字:棲地

    造句:

  • 凤毛

    读音:fèng máo

    繁体字:鳳毛

    意思:(凤毛,凤毛)

    1.凤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贵稀少之物。
    唐·王勃《干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
    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

  • 萧史

    读音:xiāo shǐ

    繁体字:蕭史

    意思:(萧史,萧史)

    1.传说中人物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萧史日教弄玉吹萧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

  • 幽栖

    读音:yōu qī

    繁体字:幽棲

    意思:(幽栖,幽栖)

    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宋·范仲淹《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