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 厄穷妄自怜,一醉辄日富。

厄穷妄自怜,一醉辄日富。

意思:艰难困苦妄图自怜,一个喝醉了就一天天富裕。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承平百事足,鸿都无不有》是一首对承平时代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承平百事足,鸿都无不有”,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万事皆足,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事物在京城中应有尽有。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怀念。 接下来的几联,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那个时代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他尝试书写各种字体,用丹青描绘飞鸟走兽,四方的人们纷纷聚集而来,狐狸和兔子也无处可逃。这些描述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和活力。 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作者也不忘关注民生。他描绘了城里的奔逃和乡间的糊口,白云从素屏中展开,茅屋显得简陋,但他愿意用笔墨描绘出美丽的风景。他渴望用墨水挥洒出美酒般的甘醇,让峰峦和岩洞相映成趣。巨石连绵,如同地轴一般,飞布泻天,如同天漏一般。萦绕的山中小径通向远方,过水的小桥构建着生命的通道。山家烟火升腾,远寺晨钟响起。这些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他认识到人生初时偶然,与这个时代相比,谁的生命更长久呢?尽管遭遇困境,他也从不妄自菲薄,一醉之后便觉得富有。客人到来时他也感到茫然,需要买酒来招待。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承平时代的描绘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承平百事足,鸿都无不有。
策牍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纷然四方集,狐兔卒林薮。
何人知有益,长啸呼鹰狗。
奔逃走城邑,惊顾念糊口。
素屏开白云,称我茅檐陋。
濡毫愿挥酒,峰峦映岩窦。
巨石连地轴,飞布泻天漏。
萦山一径通,过水微桥构。
山家烟火然,远寺晨钟叩。
僧从何方来,行速午斋後。
有客呼渡船,隔水惟病叟。
听然发一笑,此处定真否。
人生初偶然,与此谁夭寿。
厄穷妄自怜,一醉辄日富。
客至亦茫然,边我沽斗酒。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厄穷

    读音:è qióng

    繁体字:厄窮

    意思:(厄穷,厄穷)
    艰难困苦。
    汉·刘向《列女传卫寡夫人》:“厄穷而不闵,劳辱而不苟,然后能自致也。”
    宋·苏轼《与元老侄孙书》之二:“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

  • 日富

    读音:rì fù

    繁体字:日富

    意思:日益富有。
    《诗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郑玄笺:“童昏无知之人饮酒一醉,自谓日益富,夸淫自恣,以财骄人。”后以“日富”比喻醉酒。
    晋·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