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拟试置章御座二首》 睿听来嘉论,忧劝政事昌。

睿听来嘉论,忧劝政事昌。

意思:他答应来嘉奖论,为鼓励政事昌。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拟试置章御座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直言敢谏的官员的,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扬。 首联“睿听来嘉论,忧劝政事昌”,描述了这位官员的言论能够被皇帝听取,并且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这一联通过描绘官员的言论被重视和采纳,表达了对他的肯定和赞赏。 颔联“颙颙瞻帝座,谔谔置臣章”,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官员的形象,他端庄庄重地站在皇帝面前,敢于直言进谏,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呈现在皇帝面前。这一联通过描绘官员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颈联“语切青规上,文留黼扆旁”,描述了这位官员的言辞恳切、文采斐然,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这一联通过描绘官员的言辞和文章,表达了对他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的高度评价。 尾联“受言初拜禹,罪已忽兴汤”,表达了这位官员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和学习。这一联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官员的品质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官员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对忠诚、正直、直言敢谏等品质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期望和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睿听来嘉论,忧劝政事昌。
颙颙瞻帝座,谔谔置臣章。
语切青规上,文留黼扆旁。
受言初拜禹,罪已忽兴汤。
进牖须盈几,垂衣岂下堂。
只应千载治,危谏属忠良。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政事

    读音:zhèng shì

    繁体字:政事

    英语:government affair

    意思:
    1.政务。
    《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

  • 睿听

    读音:ruì tīng

    繁体字:睿聽

    意思:(睿听,睿听)
    犹圣听。
    宋·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右臣窃露微衷,仰干睿听,霆威匪远,渊惧斯深。”
    明·高启《送礼部傅侍郎赴浙西按察》诗:“圣主想贤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