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
意思:更要临窗听,还难拄着拐杖行走。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新秋病中枕上闻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是一首优美的短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枕上醒来,突然听到蝉鸣的声音。这种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给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机的感觉。这里的“稍醒醒”和“忽闻蝉一声”都带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此刻的蝉声就是生命的象征,蝉声不息,生命也在不息中延续。而昨日和今日的蝉声都是生命的延续,都是前生的延续。这里诗人用蝉声比喻生命的不死性,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要在窗边静静聆听蝉声的愿望,但同时也意识到此刻的生命需要行动,需要去探索、去体验。这里的“临窗听”和“策杖行”形成对比,前者是静观生命的过程,后者则是积极的行动。
“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期待和希望。诗人认为生命最终会像蝉一样蜕壳重生,重新享受清露的滋润。这里的“蜕壳”和“重饮露华清”都带有重生和再生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美好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蝉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积极行动,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