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
读音:yǐn chún
繁体字:飲醇
意思:(饮醇,饮醇)《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