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维舟息行役,霁景近江村。

维舟息行役,霁景近江村。

意思:船只停靠休息旅行,晴景近江村。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村的景象,表达了离别之恨和无尽的哀思。 首句“维舟息行役,霁景近江村”描绘了诗人停船靠岸,暂时放下繁忙的公务或劳役,来到近在江边的村庄休息。这里的“维舟”和“息行役”暗示了诗人已经疲惫不堪,需要休息。“霁景”则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江村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并起别离恨,似闻歌吹喧”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亲友分别的痛苦和离别之恨油然而生,仿佛还能听到周围的歌声和音乐声,更加深了离别的伤感。 接下来的四句,“高林月初上,远水雾犹昏。王粲平生感,登临几断魂。”是对江村景象的具体描绘。高大的树林上挂着一轮新月,远处的江水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昏暗。这样的景象让诗人想起了王粲的感慨,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常常表达离别之苦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登高临远,诗人几乎要断魂了。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江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别之恨和无尽的哀思。诗中的景象和典故相互交织,使得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维舟息行役,霁景近江村。
并起别离恨,似闻歌吹喧。
高林月初上,远水雾犹昏。
王粲平生感,登临几断魂。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维舟

    读音:wéi zhōu

    繁体字:維舟

    意思:(维舟,维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
    《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注:“维连四船。”

  • 行役

    读音:xíng yì

    繁体字:行役

    意思: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