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意思:谁知道乌榜去,留下采碧潭限。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潩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描绘了潩流的寒冷和急流,以及岸边草的凋零。这句诗以寒冷的天气和急流的水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氛围。同时,岸草的凋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这句诗描绘了潩流中的石头和水中的发丝般的物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然而,尽管石头和水中的物质依然存在,但江人却未曾出现,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离去。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乌榜是指船只,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作者不知道船只何时离去,只留下了碧潭的限制,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无奈。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潩流的喜爱和对吴乡的思念。作者希望将潩流的味道带回吴乡,让那里的人们也能品尝到这种美味的景色。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潩流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乌榜

    读音:wū bǎng

    繁体字:烏榜

    意思:(乌榜,乌榜)
    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唐·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诗:“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宋·梅尧臣《登舟》诗:“向起风沙地,

  • 去留

    读音:qù liú

    繁体字:去留

    英语:going or staying

    意思:
    1.离去或留下。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