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日南庵诸子见过(二首)》 野处虽已适,久不闻高咏。

野处虽已适,久不闻高咏。

意思:野处虽已到,好久没有听到高声吟咏。

出自作者[明]秋潭舷公的《夏日南庵诸子见过(二首)》

全文赏析

《夏日南庵诸子见过(二首)》是明代诗人秋潭舷公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南庵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首句“夏木绕茅庐”,以“夏木”为主题,展现了夏日南庵周围的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茅庐”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简朴、自然。这里的“绕”字,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环绕茅庐的景象,使画面更加生动。 第二句“风泉隔嚣尘”,以“风泉”为主题,表现了南庵远离喧嚣的宁静。诗人用“隔”字,强调了南庵与外界的隔绝,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避世的桃源。同时,“嚣尘”一词,暗示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与前文的“茅庐”相呼应,进一步突显了南庵的清幽。 第三句“竹露滴清响”,以“竹露”为主题,描绘了夏日南庵的清晨景象。诗人用“滴”字,形象地表现了竹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以及它们滴落时发出的清脆声音。这里的“清响”一词,既指露珠滴落的声音,也指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第四句“闲云锁翠微”,以“闲云”为主题,表现了南庵上空悠闲自得的云彩。诗人用“锁”字,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将南庵笼罩在一片翠绿之中的景象。这里的“翠微”一词,既指绿色的山峦,也指诗人对南庵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南庵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南庵清幽环境的赞美。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词语,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处虽已适,久不闻高咏。
炳烛夜何短,含毫晓未竟。
凉雨原上来,洗我竹林净。
荷池涨莫知,松檐溜可听。
小舠勿遽还,出啸风波劲。

关键词解释

  • 野处

    读音:yě chǔ

    繁体字:野處

    意思:(野处,野处)

    1.栖息野外。指上古时期人们学会构建房屋之前的居住方式。
    《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清·唐甄《潜书

  • 高咏

    读音:gāo yǒng

    繁体字:高詠

    意思:(高咏,高咏)

    1.朗声吟咏。
    晋·王羲之《与谢万书》:“兴言高咏,衔杯引满。”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