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遍游庐山,示万杉长老大琏》 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

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

意思:刚穿千长松,忽然抬头万绝壁。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遍游庐山,示万杉长老大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山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峰高峻、山间奇松怪石、山中古迹、历史传说以及同游者的吟咏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首联“肩舆小斑筠,地志古青册。”描绘了作者乘着小轿登山,山间的青石板上留下轿子的痕迹,暗示了这座山的古老和重要。 颔联“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的松树和峭壁,表现出山的险峻和壮美。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对山中的各种景物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评价,包括山峰、奇松、怪石、历史遗迹、传说故事等。这些描写和评价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仰,如陶渊明、王羲之等,他们的故事和遗迹都在山中得到了体现。这表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感慨。他表示这次游览是上天赐予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其他人也无法享受到这样的美景。他归船载着晨星返回,对同伴们充满思念和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身抱负的抒发,表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肩舆小斑筠,地志古青册。
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
观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
行行问不住,一一渐可识。
何代五老人,登峰化为石。
年龄今几春,齿牙谅无力。
天赐五玉乳,与渠供朝食。
渊明醉眠处,石上印甘迹。
逸少养鹅池,藓花渍余墨。
鹤鸣南天青,龟拜北斗白。
栖贤缘不浅,月枕借云席。
万杉与开先,弄泉碎珠壁。
病眸贪穷眺,趼趾怯周历。
同游多俊人,淡话半禅伯。
兹来殆天假,不尔岂人及。
归船载晓星,回首两相忆。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长松

    读音:cháng sōng

    繁体字:長鬆

    意思:(长松,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鬚髮。
    宋·苏轼《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

  • 绝壁

    读音:jué bì

    繁体字:絕壁

    短语:崖 涯

    英语:cliff

    意思:(绝壁,绝壁)
    陡峭的山壁。
    南朝·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绝壁,夕

  • 千长

    读音:qiān cháng

    繁体字:千長

    意思:(千长,千长)
    匈奴中管理一千户人家的官。
    《史记匈奴列传》:“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