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咏古木》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意思:这地方什么人到,云门离开也通。

出自作者[唐]卢纶的《山中咏古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通过对高树、夜雨、秋风、落叶、丛竹、水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 首句“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直接描绘了秋天的特征,树木在秋天的萧瑟中逐渐凋零,夜雨和秋风的交替更迭,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冷清和凄凉。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在丛生的竹林中飘落,蓬草丛生的土地上残根断茎横陈。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色彩和声音,落叶一半被山色覆盖,长在水声之中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静谧和空旷。 最后,“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秋天的深深感慨,这里没有人来到,只有云门通往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秋天的孤寂和远离人世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关键词解释

  • 云门

    读音:yún mén

    繁体字:雲門

    英语:yun men

    意思:(云门,云门)

    1.周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