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诗史吟》 文胜则实丧,徒僧口云云。

文胜则实丧,徒僧口云云。

意思:文章就实际损失胜利,徒僧口等等。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诗史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和诗歌的深度思考和评价,它表达了对历史记录和诗歌创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史笔和诗史的记事方式,认为史笔善于记录事件,长于修饰其文辞,但过于追求文辞的华丽,可能会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和深度。而诗史则善于记录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和本质,而不是表面的华丽。这种差异反映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其次,诗中强调了“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的观念,认为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和历史。这种观念强调了历史和诗歌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们可以用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最后,诗中提到了历史和诗歌可以用来“辩庶政”、“齐黎民”、“述祖考”、“训子孙”、“尊万乘”、“严三军”、“进讽谏”、“扬功勋”、“移风俗”、“厚人伦”、“美教化”、“和疏亲”、“正夫妇”、“明君臣”和“赞天地,感鬼神”。这意味着历史和诗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指导政治、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它强调了历史和诗歌的真实性和普遍性,以及它们在指导人们行为和决策方面的应用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思考,也是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历史,传承文化,用智慧和理性来面对未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史笔善记事,长于炫其文。
文胜则实丧,徒僧口云云。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
真胜则华去,非如目纷纷。
天下非一事,天下非一人。
天下非一物,天正非一身。
皇王帝伯时,其人长如存。
百千万亿年,其事长如新。
可以辩庶政,可以齐黎民。
可以述祖考,可以训子孙。
可以尊万乘,可以严三军。
可以进讽谏,可以扬功勋。
可以移风俗,可以厚人伦。
可以美教化,可以和疏亲。
可以正夫妇,可以明君臣。
可以赞天地,可以感鬼神。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文胜

    读音:wén shèng

    繁体字:文勝

    意思:(文胜,文胜)
    谓尚文过了头。
    清·马其昶《<濂亭集>序》:“自周末文胜,百氏杂家并出,非尧·舜,薄汤·武,觝排周·孔,坑焚之祸遂作。”

  • 云云

    读音:yún yún

    繁体字:雲雲

    英语:etc.; and so on; and the like

    意思:
    1.周旋回转貌。
    《吕氏春秋圜道》:“云气西行,云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