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意思:听取百年曲折,三个人有遗音。

出自作者[宋]朱敦儒的《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联“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紧迫感的认识,以及对那些通达事理的人的敬仰。他们珍惜每一刻时间,这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和思考。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认为追求名利并不是一件好事。冰炭比喻极端相反的事物,在这里象征着名利的冷热两端,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矛盾态度。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名利的渴望和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作者希望获得一品高官的荣誉,也希望通过修炼成仙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甚至希望找到炼制金丹的方法。这些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听到了一首流传百年的曲子,深深地被它的旋律和情感所打动,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和自然美景的美丽。作者与好友相聚在一起,享受着美酒佳肴,欣赏着自然美景,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松下泉底是过去的美好时光的象征,但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这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重阳佳节的喜爱和对醉乡的向往。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登高、赏菊、饮酒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让作者感到愉悦和放松。同时,作者也向往醉乡的生活,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这句诗以飞鸿消失在天际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千古销魂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时间的紧迫感、对名利的淡泊、对音乐的喜爱、对朋友的欢乐、对逝去的人和事的怀念、对重阳佳节的喜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作者介绍 老舍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关键词解释

  • 听取

    读音:tīng qǔ

    繁体字:聽取

    英语:hear (news)

    意思:(听取,听取)
    听;听到;听从。今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
    《敦煌曲子词何满子》:“胡言汉语真难会,听取

  • 百年

    读音:bǎi nián

    繁体字:百年

    短语:一生 一世 终身 终生 辈子 一辈子 生平 平生

    英语:lifetime

    意思:
    1.指人寿百岁。

  • 遗音

    读音:yí yīn

    繁体字:遺音

    意思:(遗音,遗音)

    1.谓留下声音。
    宋·苏轼《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