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意思:很适合麋鹿性,顿时惊清助长。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在岘山堂设酒宴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亲情友情的感悟。 首联“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即在沔南岸边,岘山堂上设酒宴饮。这一联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为整个诗歌奠定了悠然自得、放松欢快的基调。 颔联“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进一步描述了宴会周围的环境和气候。诗人坐在松树下,感受着松雨的湿润,水风吹来,凉爽宜人。这一联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颈联“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描绘了远处的烟雾笼罩的山岭,火光闪烁,秋天的急流发出激昂的声音。这一联通过对远近景色的对比,营造了出一种生动、壮观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是“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诗人在此表达了在宴会上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只剩下灯火烛光下的宁静和温馨。这种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然后,“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诗人通过对比羊公昔日的宴客场景,表达了自己今夜与家人共饮的快乐。这种亲情和友情的交织,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感人。 接着,“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本性,同时也展现了宴会对他清新兴致的激发。这一联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诗人在此表达了在宴会结束后,放任自己沉醉于酒中,不期望得到别人的夸赞。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和真性情。 整首诗通过对一次宴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亲情友情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意象丰富,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清兴

    读音:qīng xīng

    繁体字:清興

    意思:(清兴,清兴)
    清雅的兴致。
    唐·王勃《山亭夜宴》诗:“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元·张可久《小梁州访杜高士》曲:“飞来峰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

  • 麋鹿

    读音:mí lù

    繁体字:麋鹿

    短语:

    英语:elk

    意思:
    1.麋与鹿。
    《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
    唐·孟郊《隐士》诗:

  • 兴长

    读音:xīng cháng

    繁体字:興長

    意思:(兴长,兴长)
    犹提倡,助长。
    《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

    解释:1.犹提倡﹐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