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 瓦釜毁未弃,黄锺幸且存。

瓦釜毁未弃,黄锺幸且存。

意思:瓦锅毁掉不放弃,黄钟到而且保存。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东汉名士陈寔后裔的深深敬仰和同情。 首联“瓦釜毁未弃,黄锺幸且存。”借用音乐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公正与不公正世界的深深感慨。那些被抛弃的“瓦釜”,虽然被毁,但诗人仍然珍视它们,因为它们曾经发出过声音,曾经有过存在的意义。而“黄锺”幸存,是因为它是音乐的主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里,“黄锺”象征着那些正直、有才华的人,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颔联“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表达了诗人对陈寔后裔的深深思念和同情。“苦泪”象征着痛苦和悲伤,而“东汉太丘孙”则暗示了陈寔后裔在困境中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无衣出柴门,亦赋乞食诗。”描绘了陈寔后裔的贫困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同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公正世界的期待和对陈寔后裔的深深敬仰。“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正直、有才华的人的敬仰。“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璵璠。”借用龙的形象,表达了对陈寔后裔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表达了对陈寔后裔才华的敬仰和对其报效社会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正直、有才华的人的深深敬仰和同情。诗人坚信,只要坚持正义,坚守理想,就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种信念和追求,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瓦釜毁未弃,黄锺幸且存。
於焉正律吕,谁为到昆仑。
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
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
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
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
顑颌不悲伤,自知美兰荪。
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璵璠。
鲂鱮书懒寄,天公牋可论。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
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
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
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
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
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

作者介绍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瓦釜

    读音:wǎ fǔ

    繁体字:瓦釜

    意思:
    1.陶制的炊器。
    《墨子号令》:“葆宫之墙必三重,墙之垣,守者皆累瓦釜墙上。”
    岑仲勉注:“今世乡间防偷盗爬越墙上,常嵌瓦砾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