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
意思:花知道道,应请蜚鸿捎个话。
出自作者[宋]黄升的《摸鱼儿·问山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词:
首先,词的开头描绘了山中的景色:“问山中、小桃开后,曾经多少晴雨。”这句词描绘了山中桃花盛开后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山中的天气变化无常。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山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遥知载酒花边去,唱我旧歌金缕。行乐处。正蝶绕蜂围,锦绣迷无路。”这几句词描绘了山中的欢乐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通过描述花边载酒、蝶绕蜂围的景象,作者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风光有主。想倚杖西阡,停杯北望,望断碧云暮。”这几句词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留恋和思念之情。作者倚杖西阡,停杯北望,望断碧云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山中的留恋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词的下片,“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一春一到成虚约,不道树犹如此。”这几句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作者希望通过飞鸿传递问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同时,“一春一到成虚约”也表达了对过去约定的怀念和无法实现的遗憾之情。
最后,“烦说与。但岁岁、东风妆点红云坞。刘郎老去。待有日重来,同君一笑,拈起看花句。”这几句词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期待之情。作者希望友人能够传达问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期待再次回到山中的决心和期待再次欣赏山中美景的期待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山中美景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词作。
相关句子
- 寄语问星津。-- 出自《菩萨蛮·双针竞引双丝缕》作者:[宋]张先
- 凭谁寄语。-- 出自《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作者:[元]许有孚
- *娥寄语。-- 出自《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作者:[元]马熙
- 寄语花神。-- 出自《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作者:[宋]无名氏
- 寄语后生子。-- 出自《代少年时至衰老行》作者:[南北朝]鲍照
- 寄语故情人。-- 出自《襄阳蹋蹄歌 二》作者:[南北朝]萧衍
- 寄语东-- 出自《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作者:[南北朝]邢邵
- 无人寄语。-- 出自《摸鱼儿·望关河》作者:[宋]苏泂
- 东君寄语。-- 出自《摸鱼儿·晓风痴》作者:[宋]李昴英
- 似春知道。-- 出自《点绛唇·回雁风微》作者:[宋]晁补之
- 须知道。-- 出自《点绛唇·南国名花》作者:[宋]王十朋
- 知道愁辛。-- 出自《减字木兰花·巫山古县》作者:[宋]黄庭坚
- 与君知道。-- 出自《万年春·梦到华胥》作者:[元]姬翼
- 唯有个人知道。-- 出自《桃园忆故人 重阳全真集卷之三》作者:[元]王哲
- 知道。-- 出自《定风波 次韵答人见寄》作者:[元]刘敏中
- 还知道。-- 出自《点绛唇 冯巨川南齐牡丹》作者:[元]李俊明
- 方知道。-- 出自《玉女摇仙佩》作者:[宋]晁端礼
- 怎知道。--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王沂孙
- 还知道。-- 出自《点绛唇·瑞气盈门》作者:[宋]吕胜己
-
花知否。-- 出自《点绛唇·一朵千金》作者:[宋]李铨
- 只花知。-- 出自《六州歌头·东风著意》作者:[宋]韩元吉
- 花知中令考。-- 出自《谒金门·春不老》作者:[宋]无名氏
-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 出自《最高楼·花知否》作者:[宋]辛弃疾
- 蜜炬垂花知夜久。-- 出自《呈纤手/玉楼春》作者:[宋]贺铸
- 花知此恨年年有。-- 出自《虞美人·去年不到琼花底》作者:[宋]向子諲
- 全道应难忍。-- 出自《折丹桂 重阳教化集卷之一》作者:[元]王哲
-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 出自《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太和》作者:[唐]褚亮
- 副君昭象,道应黄离。-- 出自《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神》作者:[汉]汉乐府
-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出自《赠仰山慧度禅师》作者:[唐]宋齐丘
- 道应无蒂芥,学要尽工夫。-- 出自《再次韵》作者:[宋]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