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
意思:山房牙签三万轴,丁下取归群玉。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群玉山房”中的景象和人物,以及他们与明月清风、枯木、祠堂、楞伽老僧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联系。
首联“山房牙签三万轴,六丁下取归群玉。”描绘了一个藏书丰富、学识深厚的书香门第,他们将书籍珍藏于群玉山房之中,仿佛六丁神在取物一般。这一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翁深厚的学识和雅致的生活方式。
颔联“空余坡老枯木枝,雪骨霜筋插云屋。”描绘了群玉山房中空旷的景象,只有老枯木枝在空旷中矗立,雪骨霜筋,仿佛插入了云端屋檐。这一联通过描绘枯木的形态和质感,展现了山房的空旷和寂静,同时也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颈联“楞伽老僧怀两贤,作堂要与祠千年。”描述了楞伽老僧怀揣着两位贤人,要在群玉山房中建造一座祠堂,供奉他们。这一联表达了老僧对两位贤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群玉山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尾联“只供清风荐明月,不用秋菊兼寒泉。”表达了群玉山房中的清风明月、枯木祠堂并非为了供人瞻仰,而是为了净化心灵,让人们能够欣赏自然之美。这一联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的主题和意境。
此外,诗中提到的“曾常伯”、“李家玉润苏家客”等人名,以及他们被“巫阳招取来”、“分坐庐山泉上石”的情节,也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群玉山房中的景象、人物、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他们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