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

意思:征虏亭边月,鸡叫伴客行。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送吴郎中为宣州推官知泾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征虏亭边月色,鸡鸣伴随客行的场景,以及对于诗人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首联“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诗人以征虏亭边明月和鸡鸣声作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鸡鸣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他需要借助鸡鸣声来提醒自己该出发了。 颔联“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诗人以唐代著名诗人水部郎何逊和宣城太守谢朓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何逊曾因诗才被赏识,但最终未能得到重用,而谢朓则因政治斗争而被迫离开宣城。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迷茫和对于人生际遇的不确定性。 颈联“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然态度。他欣赏征虏亭边的风景,但并不被其左右自己的情感。同时,他也提醒自己不要被官职等级所束缚,要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尾联“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诗人以同心而不同载的形象比喻自己和朋友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际遇的不满和无奈。他感叹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留滞在官场中虚度年华。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征虏亭边月色和鸡鸣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迷茫和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虏亭边月,鸡鸣伴客行。
可怜何水部,今事谢宣城。
风物聊供赏,班资莫系情。
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鸡鸣

    读音:jī míng

    繁体字:雞鳴

    英语:crow

    意思:(鸡鸣,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宋·

  • 征虏

    读音:zhēng lǔ

    繁体字:徵虜

    意思:(征虏,征虏)
    指东汉·祭遵。
    遵封征虏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事见《后汉书祭遵传》。
    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征虏投壶暇,东山

  • 客行

    读音:kè xíng

    繁体字:客行

    意思:离家远行,在外奔波。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作》诗:“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州。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