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滕寺丞归苏州》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意思:昨天收到阊门书,妇女死黄泉。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滕寺丞归苏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亲人思念和哀伤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驱车进入蜀地的情景,但因为母亲在身边,他没有带着妻子一同前往。他选择留下妻子陪伴母亲,并将孩子托付给妻子照顾。然而,随后收到的一封来自故乡的信件告诉他,他的家人已经在泥土中长眠。这个消息无疑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决定放弃官职,驾车返回。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他的旅程。他驱车三千里,寻找卖马的人并购买了船桨,准备返回故乡。他的桨飞快的划动着,象征着他的急切心情。当他归来时,他首先去拜祭了堂前的树。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期待。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他看到堂前的树已经长出了新的枝条,但他的家人却永远不能再次站在树下。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深深的哀伤和无奈。然而,尽管他心中充满了悲伤,但他仍然选择为家人举杯,为他们的生命和曾经的欢乐时光庆祝。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诗人用生动的细节和生动的比喻来描绘他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悲伤时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也让人感到深深的敬佩。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它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亲情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驱车入蜀时,有弟母不往。
留妇侍母傍,以子嘱妇养。
昨得阊门书,妇子死泉壤。
此心那得安,弃官提辔鞅。
东驰三千里,鬻马求吴桨。
吴桨速如飞,归来拜堂上。
堂前去时树,已觉枝条长。
岂无怀抱感,为寿酌春醠。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阊门

    读音:chāng mén

    繁体字:閶門

    意思:(阊门,阊门)

    1.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
    唐代阊门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在此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都有诗

  • 泉壤

    读音:quán rǎng

    繁体字:泉壤

    意思:犹泉下,地下。指墓穴。
    晋·潘岳《寡妇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晋书孙绰传》:“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明·王玉峰《焚香记往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