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林下樗》 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意思:知道我没有材料老樗吗,一枝不损害尽天年。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林下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被雕刻成香檀文桂的木头的命运,以及它与未被雕刻的老樗树的对比。诗人借物言志,通过描绘被雕刻的木头和未被雕刻的老樗树,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状态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被世俗所累的人生状态的同情。 首句“香檀文桂苦雕镌”描绘了香檀文桂被雕刻的情况,“苦”字表现了木头被雕刻的艰难和痛苦,“生理何曾得自全”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被人为改变自然状态的生命无法得到保全的命运。 接着,诗人通过“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来表达对未被雕刻的老樗树的赞美和羡慕。老樗树因为“无材”而幸免于难,得以保全自然之态,尽享天年。这里,诗人用“一枝不损”来强调老樗树的完好无损,与香檀文桂的被雕刻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两种树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对被世俗纷扰的人生状态表示同情。诗的语言生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感的同时,也能对生命和自然有更深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
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天年

    读音:tiān nián

    繁体字:天年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岁暮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natural span of life; one\'s allotte

  • 知我

    读音:zhī wǒ

    繁体字:知我

    意思:
    1.深切瞭解我。
    《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